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为赓续红色血脉,砥砺育人初心,10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前往影院观看爱国主义史诗影片《志愿军:浴血和平》,以光影为媒重温峥嵘岁月,开展了一堂凝心铸魂、入脑入心的党性教育和思政教育实践课。
影片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至停战协议签订期间“边打边谈”的史实为主线,深刻展现了新中国捍卫和平的坚定立场和中国人民志愿军“钢少气多”的坚强意志,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用鲜血捍卫尊严、以牺牲搏取和平的年代。硝烟弥漫的谈判桌与炮火连天的战场交织,深刻揭示了“能战方能止战,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战略真理,展现了志愿军将士用生命与鲜血铸就的不朽功勋。这场观影,是对75年前那场立国之战的历史重温,更是对支部党员一次触及灵魂的初心叩问与使命激励。
观影现场,全体党员同志神情专注,深受震撼。影片中志愿军将士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和捍卫和平的坚定信念,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党员。作为思政课教师,大家纷纷表示:这既是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政课最鲜活、最珍贵的教学资源,要把这些震撼瞬间转化为课堂上的生动案例,引导学生增强志气、骨气、底气,筑牢信仰之基。
本次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国党建样板支部,深化“党建+思政”融合模式的一次实践。支部始终坚持高政治站位谋划党员教育,将弘扬红色传统与提升育人实效紧密结合。党支部书记赵翾在活动总结中强调:“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扎实推进以抗美援朝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三进’工作,在‘进教材’中深挖史实,将其有机融入教学体系;在‘进课堂’中创新形式,以生动叙事提升教学实效;在‘进头脑’中强化思想引领,帮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深刻理解党的卓越领导力与人民军队的崇高牺牲精神,从而筑牢信仰之基。”
此次在电影院开展的集体备课活动,为“党建+思政”融合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思政课教学打开了新思路。马院青年教师刘方舟感慨道:“这样的观影就像一次‘教学充电’,让我对如何把思政课讲活、讲进学生心里有了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备用网址-手机版|投注启发。”同行的教师韩姝娉表示:“在今后的课堂上,不仅要讲清历史事实,更要通过鲜活的故事‘把镜头拉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要打这一仗’‘我们靠什么打赢’,从而用‘小故事’诠释‘大道理’,让课本内容有温度、可感知,真正在学生心中扎根。”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党日活动合照